潜艇是各国海军中一支重要的战略威慑力量。它能长期隐蔽于水下几百米深处不被敌方发现,一旦收到攻击命令可以向敌方发动突然袭击是必不可少的武器。但是由于潜艇必须深潜水下,不能及时获取战争情报态势,因此必须靠通信来保障其水下作战和其他战术活动的指挥。 由于海水中存在着一定的导电介质,传统的无线电波很难穿透海水进行对潜通信,对潜艇的通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现代各国普遍采用长波/超长波对潜通信系统,长波/超长波通信是一种位于低频段工作的无线电波。它在海水中衰减较其他频段电波小,能够穿透海水进行传播,入水传播深度可达到100m,传播信道稳定,基本达到了在深水中进行对潜通信的要求。但也有突出问题:它发射时需要庞大的发射天线或者超高的发射功率,使得发射设备极易受到敌方的打击;加上传输频带窄,只能与岸基进行单向通信,不能进行双向通信;另外隐蔽性差,水下传输速率低,潜艇主要还是依靠上浮接收信息,降低了潜艇的隐蔽性,增大了潜艇的危险系数。
日本《产经新闻》1月6日发表了西见由章的题为《中国要将深海数据用于军事》的报道认为中国今年将完善能够实时监测西太平洋海洋状况的深海观测网,将在技术上解决从电波难以到达的深海传送数据的“世界性难题”,从而改善海洋环境和气象预报准确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中国从2014年开始在西太平洋布放了400多件观测设备,其中有布放在水下500米附近的潜标十余套,它们被用来收集有关温度、盐度、洋流等数据。
它一般由水下部分和水上部分组成,通常主浮体布放在海面下几百米左右或更大深度的水层中,因而避免海表面的扰动;锚系系统将整个系统固定在海底某一选定的测点上。在主浮体与锚之间的系留绳索上,根据不同的需要,可挂放多层自动观测仪器和浮子,在系留索与锚的连接处安装释放器。
潜标内部装有定位系统以及卫星通信系统,使潜艇能够及时更新自身位置信息并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以往中国不能实时传输深海观测数据,海洋综合科考船每年只能从海中回收一次潜标,但去年中国有了一项新技术:在水面上放置了一个数据实时传输的浮体,它与潜标通过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连接。潜标将数据传输给浮体,浮体发射到卫星上,卫星就可以再反馈回陆地实验室。今年所有的深海观测设备将被改造成新系统。该系统可实现释放与回收功能。
港媒报道专家观点说,潜标的布放深度与潜艇航行深度几乎一致,因此这项技术会被用来与潜艇进行通信,即用于军事。报道还说,潜标可被用来记录和监视别国潜艇航线,其收集的海洋数据也会被中国的核动力潜艇所使用。这让美日十分担心,因为他们的潜艇将无处藏身。随着潜艇在中国国防建设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潜艇水下通信的隐蔽性、安全性及机动性,寻求具有深水、高数据率、抗干扰性强等特点的对潜通信技术,将是中国海军潜艇通信的发展方向。
版權所有:中國徐悲鴻畫院
总访问量:17833591 |